微报告:从淘宝村到淘宝县
2014-08-09 11:24:18 作者:管理员 来源:阿里研究中心
淘宝村,是中国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生核聚变的典型产物。淘宝村的出现,不仅破解了农村信息化难题,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,提升了农民生活幸福指数,也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、促进农村创业和就业、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新型渠道。
截止到2013年年底,国内已经发现的淘宝村数量增加到20个(2013年年中统计数量为14个),涵盖网店1.5万个,带来直接就业6万人,并且带来了物流快递、包装等服务业的大量间接就业。
此外,淘宝村的出现,对农村社会结构改善与城镇化的推动同样值得关注。淘宝村不仅吸引了外出打工的青年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,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农村“空巢”现象而带来的老人赡养、儿童教育等问题也在淘宝村得到改善,“网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土社会的重构,”阿里研究中心表示。
从全球范围来看,中国淘宝村都是独一无二的经济现象。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淘宝村的模式、现状、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,2013年8月阿里研究中心发布了《淘宝村研究微报告1.0》,引起社会较大反响和广泛讨论。
本次《淘宝村研究微报告2.0》将以截止到2013年年底的调查数据为基础,对全国的淘宝村进行了摸底和研究,并力图探寻出淘宝村未来的升级转型的方向。
截止到2013年12月,全国已发现各种类型的淘宝村20个,遍及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7个省,涉及产品包括家居、服装、箱包、农产品、小商品、户外用品等多个品类。
淘宝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:电子商务加速对农村的渗透,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降低农民网络创业门槛,农村的社会属性更适宜网商群体的发展,农村基础设施的持续改进以及电子商务带头人的关键作用等。
规模日益庞大的农村网商群体,构成了淘宝村的基础。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,截止到2013 年 11 月 30 日,淘宝网(含天猫)上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(含县)的网店数为203.9 万家,比 2012 年年底增长了24.9%,其中注册地在村镇级的为 105 万家,比 2012年年底增长 76.3%,净增了 46 万家农村网店。
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模式对比,淘宝村模式更具有可复制性,对资源优势的依赖性更低。已发现的淘宝村中,45%是在没有相关产业基础的情况下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的。
淘宝村正在经历从1.0向2.0的转变,淘宝村2.0的主要特征趋势是集约化、品牌化、生态化和扩散化。
20个淘宝村只是开端,更多的淘宝村还有待发掘。未来淘宝村的数量会加速增长,淘宝村的辐射范围将会向乡镇、县域蔓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