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宁畲族自治县网商协会_ 盘点:农村电商的老问题和突破点
您现在的位置:首 页 >> 行业资讯

盘点:农村电商的老问题和突破点

2016-12-01 14:25:25 作者:管理员 来源: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

  (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)从2014年算起,农村电商已经轰轰烈烈地推进两年多了,面上的进展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:政策体系形成、多元竞争显现、进度快于预期、内容不断深化。

  一:农村电商的政策体系加速形成

  从2015年春天到现在,电商及农村电商的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。有专家统计,以党中央、国务院和中央部委名义下发的各类涉及电商及农村电商的文件超过80个。

  这些文件主要分为三类:

  第一类涉及到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,包括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》对互联网+扶贫及电商扶贫进行了部署,国务院电商“国八条”对未来五到十年电商包括农村电商发展的总体部署,也包括国务院印发的互联网+行动意见,还有后来专门出台的农村电商文件;

  第二类就是开展了专业性的部署,比如说国务院扶贫办抓了电商扶贫,农业部抓了农业电商,旅游局抓了旅游电商,共青团抓了青年电商等。

  第三类是配套性安排,包括工信部出台的宽带进村、降速提费的意见,还有农业部出台的互联网+农业意见,商务部的快递物流意见等。

  二: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开始形成

  目前的农村电商市场,有六大力量在角逐,其中实力较强的有四大力量:

  第一大力量叫“三国演义”,即阿里巴巴、京东、苏宁这三大巨头向农村的渗透;

  第二大力量,即“国家队”高调入场,主要包括供销总社、中国邮政、中国电信,像中国邮政的村邮平台已经覆盖近20万个村,仅次于京东在农村扩张的速度,据说电力系统也有想法。

  第三大力量就是涉农上市企业,在联想投资云农场后,金正大、诺谱信、辉丰股份等近20家涉农上市企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资电商大战。

  第四大力量就是“地方土豪”,知名的有遂昌赶街、深圳淘实惠、山西乐村淘等,以最保守的估计,全国地方性农村电商平台在一千家以上。

  除此之外,新农人的崛起也正在成为农村电商的“大事件”,各方面的数据折算下来,约有200万新农人在互联网时代回到了县以下从事着涉农创业,并逐渐表现出联合与组织化的趋势。农特微商也在2016年进一步常态化,质疑的声音依然有,而参与的人却越来越多,以至于阿里巴巴也不能再“淡定”下去,旗下的小额批发平台1688也开始做微商供货平台服务了。

  六大趋势逐渐显现

  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,六大特色也逐渐显现,在本地化,协同化,融合化,生态化的基础上,也玩起了差异化与跨界化。

  本地化

  大家在实践中逐渐发现,如果套用一般工业品模式,将我们普通的农产品也通过“跋山涉水”进行像淘宝一样的高达85%的跨省交易,这是严重的误区,不仅面临诸如保鲜冷链等现实制约,而且确实没有这么多农产品需要跨省交易。更多的一些日常性食用农产品可能是需要本地化供应的,比如土鸡蛋,各地都有,北京人没有必要非要吃云南的鸡蛋,北京近郊也能养。所以,农产品电商的本地化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,就地供应、就地销售更靠谱一些。

  协同化

  大家在实践中逐渐发现,农村电商的事,一个人谁也干不了,包括马云在内,也需要大家一起干。比如,电商平台下乡的过程中,没有电商服务商的配合,是非常吃力的事。所以,在农村电商发展中,政府、平台、电商服务商和当地企业开始联手,联手之后就会发现,原来混沌的局面就打开了。如政府主要搞好制订政策、改善公共服务、规范市场等,平台主要是搞好渠道延伸、平台开放、完善生态等,而电商群体主要是搞好推广运营、新媒体宣传、大众创业等,而参与电商的传统企业主要是搞好本地服务、产品开发、带动农户等。

  融合化

  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,电商干不了,干不动,农资电商、百货下行,线下渠道可用,特别是物流方面。为什么农村电商会在工业品下行,特别是家电下行,还有农资电商率先突破,因为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线上线下的结合。难道大家看到哪一台冰箱是从深圳邮递过来的吗?没有!都是从本地的商店搬出来的。至于农资电商,有的甚至就是从村民旁边的小店搬出来的,电商只是一个网上交易通道。而且,农村电商已经不再那么严格区分线上线下了,他们不仅仅是仇人,也可能结合,主动上线就意味着多了一个渠道,也增加了低成本的供应链,特别是电商的去中间化和规模采购议价能力。

  生态化

  大家逐渐认识到,只有政府在干,或者只有企业在干,或者是我们号召的大量年轻人回到农村在干,他们分别都是干不动的。为什么干不动?因为电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。谁背后没有这个生态体系,谁就不可能实现发展。所以,在我们直观地看到的电商交易这个表像之外,其背后首先有电商服务来支撑,再背后是物流支付支撑,再背后还需要产业配套支撑。整个农村电商表现出“冰山效应”,即我们经常看到的电商平台和电商创业仅仅是冰山一角,电商服务业及相关配套产业,源头产业基础等,是埋藏在水下的。谁的水下冰山厚度更厚,谁的电商才能走得越远。没有水下这些东西的是浮冰,太阳一出来就化了,是不会成功的。

  差异化

  表现在很多方面:比如阿里巴巴,农村淘宝自从2.0版本以后,经常喊人才为先;到3.0版本,则又上升为“三个中心”,农村生态服务中心是便民的,创业孵化中心是吸引人才回流的,而公益文化中心是再造乡村的。京东则几经完善,最终提升为“3F”战略,在农村重点抓工业品下行、农产品进城和农村金融三件事。苏宁一开始追随模仿阿里巴巴,也经过不断调整,到现在梳理出“三化五当”模式,“五当”中的“纳税在当地”,特别受当地领导关注。再像一些地方性的电商,以实用为主,打出特色牌,比如遂昌赶集探索农村O2O,山西乐村淘发明农村网上赶集,深圳淘实惠则倡导“县域自生态”。

  跨界化

  现在农村电商出现一些新兴的外来东西,需要引起注意。比如微商下乡的问题,自从2015年7月份,一个卖面膜的微商被判刑之后,整个微商迅速转入了农特微商领域,大家明显能感觉到,朋友圈天天有人晒情怀,也天天有人卖“老妈做的咸菜”“外婆家的小米”等东西。这些小吗?农特微商完全利用了农产品的非标特征,缓解了一般电商解决不了的标准化、信任问题,东西确实不大,但规模不小。根据最新的微商公报,2015年整个微商市场1800亿元规模,食品类620亿元,主要是农产品。所以,不可小视,因为阿里巴巴2015年销售的农产品是698个亿。再比如说一些地方出现的“支部上阵”,在农村电商招不到人的时候,支部书记先兼任,他拉一个微信群,把村民加在里面,当上面传来电商活动消息时,他在群里发一下,群众吱一声就行,然后统计数量配送。看似原始,却简单、粗暴、有效。所以对农村这些地方要务实,土的不好看但有效,而洋的好看却可能没有用。